「abby:万物出自本心 心外无物是王阳明的观点」
王阳明的理论还是太粗糙了(中国哲学也都是),缺乏必要的理性基础,在自然科学面前立马崩溃。心外无物这个观点想要解释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科学是肯定不承认的,但是我有办法做出非常清晰化的理性解释。这个就是我的哲学思想非常强大之处。这个涉及到对意识和物质的新认识以及二者的关系,另外也包括对时空的新认识。
因为一个电子的波函数是全空间性的无限广延,而实际上我们的意识也有近似的特性,波性意识(先验自我)也是全空间性的无限广延,并且由于叠加性而和全空间的物质客体包括自然法则叠加纠缠在一起,是一体性的,那么站在先验的波性意识的角度,确实是心外无物,万物都在祂其中,整个物质宇宙都成为了抽象的自我身体或者说意识的一部分,自然法则也包含于其中,故而也是心外无理,这个就相当于古人说的吾心即宇宙,也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而站在粒性意识(经验自我)的角度,由于单一的坍缩的粒性意识切断了和本体万物的叠加,只和当前的坍缩的粒性物质构成一个自我整体,那么站在粒性意识的角度,心外有物,万物都在它之外,万物是客观性的。
心外无物和心外有物,以及无客观实在和有客观实在,都有部分的正确性,需要明辨之。心物无物和心外无理是针对具有先验全时空性的,并且与万物融合叠加为一体的先验自我(波性意识)而言的。一般人之所以不理解心外无物,是因为执着于当前局域时空的经验自我的完整真实性,误以为只存在有限性的经验自我,误以为自我主体仅仅处于局域的物理时空之内。
经验自我是我们经验感知到的自我身体和自我意识。一般人过度依赖于有限的经验感知来判断自我和外物,执着地相信眼见为实。伟大的智者超越经验认知的遮蔽,借助于思辨和直觉,洞察经验表象背后的纯然本真。
=================
王阳明因为区别不开物理时空内的经验自我和物理时空外的先验自我,对知和行的理解还比较浅。其实"知"和"行"都有各自先验和经验的两面。二者也有互斥性,但是也有互补性。
就物理时空外的先验自我而言,它的"知"和"行"是一体的。"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先验统觉是"行",而借助于先验通过获得的认识,属于"知"。就物理时空内的经验自我而言,每个单一时刻有"知",但是无"行",多个时刻的累加,看起来是“行”,但这其实是假象。
站在宏观的整体层面,"知"有抽象的波性特征,代表理论或者认识;"行"有现实的粒性特征,代表实践或者行动。由于现实整体是恶粒性和恶波性环境,故而带有善粒性和善波性的“知”,在现实当中必定会有极大阻碍,并且不可能实现百分百的知行合一,只能尽量去让知行合一,这种顶着环境阻力不断的去促成知行合一也是自我心性的不断提升过程。
本体层面的知,和现实层面的行,二者是互斥的,知先行后,这是程朱理学所强调的。
本体层面的知,和本体层面的行,二者是一体的,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心学所强调的。
程朱理学侧重于知和行的二元互斥,阳明心学则侧重于知和行的一体不二。这两个都对,但是也都不对,各自有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