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群:天行的天空之城
时间:2020.7.25
天行:
「武书剑:仓颉造字,这是文字的起源」
造字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成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认为阴阳五行的演化观念也是如此。
胡紫微:
先有天象后有天文,推导阴阳,而论五行,在出八卦。所以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有了山之南,水之北。
武书剑:
是呀,肯定是阴阳首先表示的是昼夜的天象。
天行:
最初的“阳”是指事物面向阳光,“阴”是指事物背对阳光。从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看出,阳是促进事物生长的,反之则为阴。后来被引申为哲学概念,认为阳具有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等特点:阴具有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特点。在赋予阴阳以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形成了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从整体上来讲阴阳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具有普遍性、可分性、对立性、相关性,在阴阳变化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特点。
天行:
阴阳思想萌芽于殷周之际。《说文解字》对“阴”与“阳”的解释是:“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也就是说,阴者,山在地面之上,水在地面之下,日光所不能及,也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者,居位之高与低相对之,光亮之明与暗相对之,系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诗经·公刘》云:“相其阴阳”即指向日光的地方为阳,背日光的地方为阴。西周伯阳父在《国语·周语上》用阴阳解释地震
胡紫微:
阴阳是万物的轮回属性,不仅仅是阳光的事那么简单,阴阳是轮回之道。
天行:
阴阳思想萌芽于殷周之际。《说文解字》对“阴”与“阳”的解释是:“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也就是说,阴者,山在地面之上,水在地面之下,日光所不能及,也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者,居位之高与低相对之,光亮之明与暗相对之,系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诗经·公刘》云:“相其阴阳.”即指向日光的地方为阳,背日光的地方为阴。
如行:
阴阳因其朴素而真,源于自然又能涵盖自然。古人拿来即用,这是感应,按照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演进就是存在,然后是本质,最后统一于概念。
胡紫微:
阴阳是生生变化之道。
林峰:
这是中国人哲学思想的标本啊: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自然立法!要洗!我华夏民族果然是智慧啊!
胡紫微:
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武书剑:
天行,我说一下"阴阳"。
1.首先,要把阴阳拆开,从单字追溯。
2.单字的"阴",是依靠"阳"而后造的,所以,要先追溯"阳"
3.阳,繁体陽,是形声造字法。易是声部,故阳和易发音相同(或相近)。阜,是高山的意思。阳的本义即高高的山岗近太阳,明又亮。
4,易,说法不同,有人解为象形即蜴,有人解会意即日月,有人解象形双杯賜予,都有道理。因为从蜴,赐,两字,可见与易字的渊源。
不管如何,阳的本义,表示高山近太阳之意。阴,是在阳的基础上造的。才有了山北水南为阴,而后反推出"山南水北为阳。至于把阴阳合并使用后,才衍生出更多意义。
天行:
汉字的造字蛮有意思的,很智慧。我查过阴阳的造字,从造字上来说,阳非常好的体现了波性,阴非常好的体现了粒性。
天行:
天行:
- 陽的右面是昜部,“昜”字,据王筠《说文释例》“从一者地也”。“勿”则应该象日出之光芒。
- 陰的右面是雲部,《说文》对雲部的解释:“霒,雲覆日也。从雲,今声。侌,古文霒省。”
- “今人阴阳字,小篆作霒易”。可见“侌易”是“阴阳”的本字,二字初义都是指天气。
天行:
阳的造字是指日出之光芒(弥散性的);阴的造字是云覆日,乌云遮蔽。
天行:
天行:
上面是太阳,下面是光芒。太阳弥散的光芒。
本心:
好像是这么回事👍 。
凤歌笑:
@天行 上面其实很像“旦”字,意为日高出地平线,当已升之于“天”,下面象形,人疾走之状,所以这一“易”字,分明“天行”二字组合而成。
天行:
@凤歌笑 😄 😄
天行:
天行:
这个是阴字。陰的右面那部分,意思是"云覆日”,乌云遮盖了太阳。
天行:
这个是金文里面的阴。
天行:
这个代表“云”
明:
@天行 造字分析👍
摩尔:
有一说一,这些象形字还挺有意思的@明
明:
是的,古人智慧呀,今长涨见识啦
天行:
“陽”的原始含義是太陽光芒四射,和波性本體的彌散性很對應。
“陰”的原始含義是烏雲遮蔽太陽,現起的粒性現象是對背後的波性本體的遮蔽。
天行:
易经的阳爻,是连续性的直线“—”,波性
易经的阴爻,是离散性的虚线“- -”,粒性
我们感知到的经验现象,都是阴性的(粒性现象),它是对先验的波性本体的遮蔽,而求真就是要去除眼前的经验遮蔽,洞察表象背后的本质。
天行:
上面的部分,应该还是日光照射的象形,下面的乌云挡住了上面的阳光散射。
凤歌笑:
云在下,何以覆日?
天行:
太阳在上面,乌云在下面,地上的人肯定是看不到阳光啊。
天行:
这个偏旁,说文解字解释为一种有石头的土山,代表大陆。
天行:
“阴阳”二字都有一个左“阝”字旁,这个“阝”字旁,既是古文的“阜”字。在《说文解字》中,“阜”是指的是一种无石的土山“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
yaya名甸:
古时候的文字都象形过来,刻度了一个文明的进化史。仓颉造字撼鬼神,就是固化了意识形态
天行:
yaya名甸:
每个文字在某个阶段都非常具有力量
天行:
yaya名甸:
当文字由繁化简也部分削弱文字的精魂
天行:
@yaya伊水 是的,很多原始意义被去掉了。
yaya名甸:
是一个文明悲哀还是进步,可能只有淌过历史的河流回望才能更好的定义
天行:
阳光照在土山上。
yaya名甸:
没有才子不行,我脑壳不够烧。呼叫才子,喜欢看你们俩刀光剑影的驾势。@武书剑 @天行
天行:
弥散的波性本体(波函数)投影到现象界(地,四维物理时空)。波性本体实际就近似于太阳。粒性现象(乌云)遮蔽波性本体(太阳)
天行:
从阴阳的造字,就可以看出古人的直觉性智慧。这是一种宏观的观物取象,是对宏观现象的粗粒化处理,寻找到一种主要的性质,略去次要的部分。
阳,是太阳从山上生起,照射大地。阴,是从山上生起的太阳被乌云遮蔽了。这个就是古人对阴阳的造字。
天行:
天行:
古人的阴阳和五行,全部都是“牵强附会”出来的,但是包含着很深的智慧。
天行:
武书剑:
要解"阴”字,请安照如下步骤:
第一层:陰由阜和侌组成。阜为象形,侌为发音。因"太阳在南方",故高山之北为"阴"。
第二层:"侌"为"雲今"的省文。可分解为"雲"和"今",是会意造字法,
雲表示现象,今表示时间。
第三层:今,是指事造字法。由"一"和"亼"组成。本意指的是口中说的东西,后由"吟"代。"今"在商代后转假为"指时间"即当日。
第四层:亼,象形造字法。即人的嘴。上嘴唇有两条唇线,下嘴唇省一条唇线,组合成嘴的形状。在"亼"的下边,再加上一条短横线,来指事。即指从嘴里说出的话。"侌"中,今只是用来起发音的作用,本可以不在追溯。但,古文凡发音相同的,字意一般相同,故此处,"今"表示的是"时间",今天的意思。
天行:
这个“今”用得也挺妙的。今,表示现在,波函数坍缩后形成的粒性经典现象,生成的就是“现在”(今)。也是生成了我们感知的物理时间,所以粒性为“陰”。
武书剑:
5,"雲"由两部分组成。"雨"和"云"。是会意造字法,指"未雨之气"。表示了从无形之气,到有形之云,再到凝聚之雨,演化的中间状态。
6,云。象形。地气上升,象著于天。所以,上边是"二",下边是"厶"。"二",表示上边广大。"厶",表示下边尖锐。即地气上升,逐渐膨胀,由锐变广大。此字造法体现古人智慧,不是静止的"象形",而是动态的"象形。
天行:
这个说得不错。
武书剑:
第七层:雨。会意造字法。指水从云中下落。由三个象形字组成:"一",即"天"象。"?",即"云"象。"四点",即"水"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景象。
第八层:最后整合一下,陰,云蔽日也。其本字为"??"。复原一下古人造此字的画面:今天云遮蔽太阳了就是阴了。高山遮蔽了太阳,也是阴了。所以,"侌"是云蔽日。"陰"是高山蔽日光。高山蔽日又衍生出表示山的北边为阴。
武书剑:
阴,阳,两字包含的所有组成部分,发音均相同(相近):云,雨,今,亼,易。暗示他们都是一族的。
武书剑:
@天行 阴阳两字,古发音是相同的,后逐渐渐变为今天相似的发音。阳是天之气,天气下射。故用"易"。阴为地之气,地气上升。故用"云"。
胡紫微:
天道左旋,地道右转。阴顺阳逆。
武书剑:
简体字,把侌改为"月"。其实改造的很差。如果将"陰"简化为"?云",多好!一看字形,即可知字义:多云,阴天也!
武书剑:
@胡紫微 肉,象形字,与"月"近似,简化字用"月"替"肉"也县很差的作法。简化字己失去汉字的智慧,变成了纯粹符号了,是中华文化的倒退。
武书剑:
天行,你知道为什么"阳"不需要时态吗?因为,阳是桓态,阴是动态。太阳一直在,云敝日是动态云会消亡。"易"中无时态。"侌"中有时态。故,陰字中有时态。陽字中无时态。
天行:
太陽確實有恆定的含義,這個詮釋挺不錯
武书剑:
诗经中有一段:“风云如晦,鸡鸣不已。即见君子,胡云不喜。”古人认为,连鸡都知道,太阳是恒常的,风雨是临时的!
天行:
总结一下:
汉字的造字很智慧。从造字上来说,陽非常好的体现了波性,陰非常好的体现了粒性。
“陽”的造字原始含义是太阳光芒四射,与其神奇对应的是:先验的波性本体不断弥散演化,犹如本体界的太阳。
“陰”的造字原始含义是乌云遮蔽太阳,与其神奇对应的是:现象界出现的粒性现象是对背后的波性本体的遮蔽。
我们感知到的经验现象,都是阴性的(粒性现象),它是对先验的波性本体的遮蔽,而求真就是要去除眼前的经验遮蔽,洞察表象背后的本质。
易经的阳爻,是连续性的直线“—”,波性
易经的阴爻,是离散性的虚线“- -”,粒性
《黄帝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荀子·天论》里亦言:“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根据阴阳的造字可以看出,一个来自日光弥散,一个来自乌云遮蔽,阴阳二象是古人深刻的智慧,并且和我所说的哲学性的波粒二象具有一种很神奇的精准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