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乘中观思想的根本性批判

对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的认识,困扰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认为“第二释迦”和“八宗共祖”龙树在《中论》里面依靠逻辑上看起来“密不透风”的论证,认为根本没有真实的生灭变化,也没有事物的真实存在,甚至也没有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诸法无自性。龙树实际是反佛陀的,把佛陀认为的生灭以及缘起的真实性,全部给否定掉了。搞清楚龙树犯了何种错误,竟然把现象的生灭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彻底否定掉,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缘起性空”理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自性的梵文是svabhava,sva意思自身的,本身的。bhava是存在,合起来的意思是“自身存在性”。一个事物如果具有基于自身的独立存在性,必须至少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必须独立于其它事物,有自身的独立个体性或者由具有独立个体性的事物组成的复合物。这种独立个体性是自体本有的,不是由外在因缘所产生和依赖于外在因缘条件。就犹如基本粒子的独立个体性是本有的,而绝不是被上帝所赋予,更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缘条件。

第二:它必须能够连续持存,有自身同一性,即便它有运动变化,但是必须保持自身的连续性和某种内在的同一性,也称为“常一不变”或“恒常性”。我们大部分人也都实际默认的自我的某种同一性以及事物现象的同一性,只是不清楚这个同一性究竟是什么。

根据我所说的心物波粒二象性的最高哲学原理,独立个体性实际属于粒性范畴(阴性)。自身同一性和连续持存性实际属于波性范畴(阳性)。波粒互补,二者不可或缺,这两种性质都无法被彻底否定。乔达摩和龙树对此做了极端否定,前者是基于经验观察而否定,后者是基于逻辑分析而极端否定,其中龙树更加彻底。

然而他们全错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明确区分形而上的先验本体和形而下的经验现象,将认知过程、概念对象和因果关联顽固的封闭于有限的经验领域和物理时空范围之内。不懂得先验本体的先验全时空性的整体特征以及先验本体自否定为经验现象的辩证生成过程,忽视了连续和离散,同一和差异的互斥互补,进而导致对独立自我主体和事物真实存在性以及因果关系的极端否定。

如果把概念指称的对象限定在经验性的物理时空(现象界)范围之内,必定会产生逻辑矛盾。这些矛盾包括因果关系、生灭变化以及事物存在性等等。我们通常认为认知过程以及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只能发生在时空之内,比如苹果显然只能是时空之内的,对它的认知过程也肯定在时空之内,然而这实际是错误的,它是基于经验认知而产生的扭曲。

对象本质上不在经验时空之内,而在经验时空之外。我们的认知跨越时空内外,在时空内获得经验,在时空外使用逻辑。时空内的经验对象实际只是被局域化、孤立化和封闭化的存在者,也因此而丧失了存在的完整特性,如果只承认时空内的经验对象,则必定遭遇到一系列的逻辑困境,表现为因果关系和生灭变化的难以成立,事物的存在也因此失去了合法性基础,这也正是大乘佛教祖师龙树提出“无自性”(nihsvabhava)的根本原因。

语言绝不是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所说的仅仅来自于经验,是现实的逻辑图像。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先验性,认识事物并建立概念的过程亦包含着先验认知,只是我们自己对此并无察觉。概念只是被后验地强行认为是指称时空内的具体经验对象,但实际上概念真正的指称对象是经验时空之外的先验本体,它是抽象的、整体的、动态的,包含着深刻的自身同一性以及全域因果性,共相认识和普遍性观念都和它密切相关。因果关系、生灭变化以及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因而可以被重新建立。

存在(物自体)绝非康德所说的不可认知,也不是龙树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玄虚之物,更不是乔达摩所说的肤浅无常和肤浅无我。关键是要超越还原论的局限,超越经验的遮蔽,善用建立在整体论基础上的思辨理性以及先验直觉,从而洞见存在和自我的本性并越来越精准的描述它,这正是哲学的使命。
——傅天行 2020.07.03

“诸法皆实”,但不是普通人认为的经验实体。从物质层面而言,“诸法皆实”是指任何物理客体都有真实的客观性内在结构。这种内在结构本质是一种先验的数学结构,可以被数学描述,它是一种先验性的抽象实体,而不是我们经验感知到的具体物理实体。后者虽然部分反映了先验的抽象实体的内在结构,但是并不完整,而且被加入了主体的烙印,比如颜色,软硬,冷热等等。

这个经典的宏观客体,并不客观存在于物理时空之中,而其实是意识构造出来的,但是它绝非完全虚幻,而是主体对先验本体(物自体)在认知场中的一种不完整复现。

这种不完整复现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以便于我们做出正确判断,比如躲避眼前飞来的一块石头。尽管真实的石头是个非常复杂的全空间性的先验客体,因为石头波函数的概率分布遍布于先验全空间,也是个数学实体,但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完整识别它的信息,而只需要处理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识别出高概率呈现出的那部分。

坍缩是一次真实的现象生成,即经典本征态被生成,但坍缩之后,现象瞬间又弥散成先验本体,这是一次真实的灭去,因为它从主体的观察范围内消失了。而且会驻留不可分的普朗克时间,即10的负44次方秒,这就是真实的驻留。

所以现象的生住灭都是真实的,并且必定发生在同一个普朗克时间单位,现象因而具有自身的实在性,绝非“性空”。本征态的英文是 "eigenstate" 。其中的"eigen" 源于德语,中文意为“固有的、内在的、自身的”,即“本身的特征”,事物因为具有这种内在的特征故而具有实在性。它正是大乘龙树最为反对的“自性”,可惜龙树虽然逻辑上貌似密不透风,却存在严重的漏洞。

龙树对生住灭以及因缘关系的否定,是因为他没有搞清楚先验本体和经验现象的自否定机制,这种自否定机制是辩证法的核心灵魂,是生灭变化能够成立的核心,是连续和离散二者的桥梁,也是时空被生成的根本。

龙树也没有搞清楚因缘关系其实是先验本体内在的错综复杂的相干叠加关系。尽管经验现象之间根本没有直接的因缘关联,现象A绝无可能缘生出现象B,经验中的事物A绝无可能是事物B发生的直接因缘。但是因缘关系是先验的结构,经验只是在呈现它而已。犹如游戏画面上的不同人物其实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真正的因果关系发生在程序内部。

休谟由于没有认识到先验本体的内在因缘结构,所以犯了严重错误——对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否认。康德尽管通过树立出先验主体和物自体而试图重建因果律,但是由于物自体被完全独立于主体之外并且不可被认知,导致康德的因果论陷入了严重的主观化错误,和科学并不能兼容,也很难被普通人理解。
——傅天行 2024.10.31

龙树《六十如理颂》:
若得彼彼此方生,此即不以自性生。
此若不以自性生,如何可说此者生?
以因尽故而寂灭,即被视作是终尽,
此若不以自性尽,如何可说此者尽?
无有任何可生起,亦无任何可灭失,
生起坏灭之途径,为事用故而宣示。

龙树所说的性空,是指根本没有什么真实的生住灭,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任何的实在性。现象的“生”不成立,“住”不成立,“灭”不成立,当然就无自性,现象并不真实存在。

自性的梵文是svabhava,sva意思自身的,本身的。bhava是存在,合起来的意思是“自身存在性”。如果你认为现象有真实的生住灭,那你就等于承认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是有自性的。小乘坚持认为现象有真实的生住灭,有自性。

龙树《七十空性论》:
事物为有即是常,事物无有即是断,
有事物则有二见,是故事物应除遣。

事物为有即是常:只要承认事物是存在的,就是常见。按照龙树的观点,不但事物的连续持存是常见,连事物的刹那持存也是常见,因为刹那生灭必须建立在生住灭的“住”上,“住”意味着事物有短暂的驻留不变。

龙树认为我们思维当中的任何概念都根本没有指称任何实在的对象,只有概念而没有概念背后的实体,一切都是假名施设。一般人理解的概念只是被后验地强行认为是指称时空内的具体经验对象,但实际上概念真正的指称对象是经验时空之外的先验本体。

说一切有部之所以提出三世实有和法体恒有的错误认知,也是因为并没有区分两种实在和两种时空。如果把这两种实在和两种时空混乱,就会产生三世实有的错误认知。

实际上三世实有只能针对抽象的先验实在,数学时空下的先验实在是真正的恒有法体,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实在的。物理实在是没可能三世实有的,对物理实在和物理时空而言,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起,只有当下坍缩后的物理实在(经典本征态)。对数学实在和数学时空而言,过去,未来和现在都是实在性的本征态,已经生成在那里,彼此相干叠加,是概率性的,但还没有坍缩为现实性的经验事件。

若于先前已生者,如何后来又止息?
离于前际与后际,世间显现如幻景。

这个问题也是龙树不懂的,真正造成生成者止息并从现象界消失的本质原因乃是存在的自否定性。当生成现象以后,现象本身就内含着求存和去存的辩证性矛盾,而且去存远远强于求存,导致现象只能驻留普朗克时间后就从现象界消失掉,这是一种建立于内在矛盾性上的自否定特征。

在物理学里面,实际就是坍缩后的经典本征态,维持普朗克时间后从物理时空内消失,重新转化为抽象的量子态波函数,开始新一轮的演化。

若谓以眼见,而有生灭者,
则为是痴妄,而见有生灭。
——龙树 中论 21.11

这段话意思是说如果通过眼的经验观察而以为有真实的生灭,其实是愚痴,这是对乔达摩经验主义的有力批判,也是龙树的洞见,但可惜的是,龙树却走向了反实在论的极端。

相关文章:

大乘祖师龙树的一个致命错误

长按二维码加入微信群
作者:傅天行 (咨询可加微信 FWXN1399)
链接:https://ftx.1399.wang/778
声明:本文遵循TXZ开源协议,阅读后如有受益请主动赞赏支持,点击红色赞赏按钮可弹出微信赞赏码,协议详细内容请阅读以下文章:
《TXZ:一种创新性的开源协议》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