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辩证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辩证法不是伪命题,而是一个真实的深刻命题,即便是物理学也离不开辩证法。如果只有形式逻辑,只有演绎和归纳,物理学无法完成对波粒二象的完整诠释,一定会遇到解释困境。波粒二象是明显不服从形式逻辑的,形式逻辑解释不了它。
薛定谔方程可以根据系统的初态逻辑演绎出波函数在的每个时刻的概率密度演化,但是无法逻辑演绎出波函数的坍缩。对双缝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可以认识到单个粒子一定有波性特征,但是无法归纳出波函数坍缩。
形式逻辑的演绎法和归纳法面对波和粒这两种完全对立冲突的性质如何统一于同一的物理客体,面对波粒二象的关键核心问题——波函数坍缩,完全无能为力。波函数在全空间的瞬时坍缩无法被任何数学公式描述,波函数坍缩是强行放到理论里面的,是理论不可缺少的,却又是难以被形式逻辑所解释,它自身包含着很多难以解释的迷。
正如下文所说:
70多年过去了,无人能理解概率波的坍缩是如何发生的,甚至根本无人知道概率波的坍缩能否真正发生。这些年来,概率波坍缩假说把量子理论预言的概率同实验中得到的确定结果有力地联系起来了。但是,概率波坍缩假说本身就是个谜。首先,坍缩并不能由量子理论的数学推出;它是人为放进理论中的,而且也没有妥当的实验方法来验证。其次,我们在纽约的探测器中发现一个电子,结果造成了该电子在仙女座星系中的概率波瞬间归零,这怎么可能呢?当然,一旦你在纽约发现了某粒子,你就不可能再在仙女座星系找到它了。但是,究竟是什么不为人知的机制促使这样的奇迹成真呢?或者,更加形象地说,概率波在仙女座星系的部分,以及在其他任何地方的部分,究竟是怎样“知道”要同时衰减为零的呢?
量子之谜的困境,除了物理学家对意识的刻意忽视逃避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辩证法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虽然玻尔提出了近似于辩证法的互补原理用来统一波粒二象难题,但是玻尔的互补原理还远远不足,并无真正解决波粒二象难题。
在现有的量子力学体系里,无穷维的希尔伯特数学空间的抽象波函数(形而上)和三维物理空间下的真实粒子以及真实粒子组成的宏观经典世界(形而下),存在巨大的分裂性的鸿沟,二者之间的关联,即是神秘的波函数坍缩,揭开意识之谜的核心关键以及辩证法的核心关键,就在这里。
借助于对波函数坍缩的深入考察,我们将会逻辑推导出意识的波粒二象,并进一步抽象出波性和粒性这两个最根本的哲学范畴。波性和粒性的互斥互补,波函数的弥散坍缩以及意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核心特点。
#辩证法#的三大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波粒互斥互补),量变质变规律(连续性量变的抽象量子实在质变为非连续的经典物理实在),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波性本体自否定为粒性现象,粒性现象再次自否定为波性本体),全部在波粒二象里面有极其鲜明的体现。
我这里所说的波粒二象,并不是目前物理学还比较粗浅的,依然有一些严重谬误的物质性的波粒二象认识,而是经过我的理论修正以及升级,加入波函数的数学实在性特点,以及全新的二象性时空观和意识的波粒二象性,进而构成完整的心物波粒二象性,由于整个心物波粒二象的性质以及演化机制强烈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部特点,所以称为心物辩证法,是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升级,也是辩证法迄今为止的最高认识。
@Sir i 中国阴阳辩证:矛盾对立是常态,是自然现象。矛盾总是在对立变化中达到平衡。没有了矛也就没有了盾。矛盾一方的胜利,另一方的消亡,意味着这一对矛盾的消亡或降级为次要矛盾,总是会有其他的矛盾关系涌现上升为主要矛盾。自然界的目的从来不是消灭矛盾对立,而是达成对立统一的自然状态。
这个就是中国阴阳辩证法的不足,它过于倾向平衡和谐的那一面,缺乏斗争性的张力,过于平面化,过于自然无为,缺乏自否定,自我扬弃的辩证性的革新和超越精神。
真正的#辩证法#,既不是彻底消灭矛盾对立,因为矛盾对立是宇宙永恒的性质。也不是自然界达成对立统一的自然状态,因为自然界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而是主体通过对立统一(互斥互补)的认识,不断地自否定,不断地扬弃革新自身,实现对自我和世界越来越全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革新自我以及革新世界,实现自我和世界(宇宙)共同的无止境的扬弃革新,如此才能实现自我与天地宇宙的动态性的和谐统一,也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这里的主体,既不是唯心主体,也不是唯物主体,而是心物统一体,并且是先验主体和经验主体的对立统一,也是自我和世界的对立统一。
这种真正的辩证法,既不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也不是中国哲学的阴阳辩证法,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以及超越,这就是建立于心物波粒二象基础上的心物辩证法,是天行新学的核心思想,整个新学的宏大思想体系都是对它的阐释和实践。
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像成单纯的实体,而想像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63
这是我和黑格尔思想的不同,我认为分立性是实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实在的,我是毫无疑问的实在论者,我对各种反实在论嗤之以鼻。分立性是粒性特征的最重要性质。现象都是彼此分立的,这些分立是毫无疑问真实的,宗教神秘主义之所以否认分立性的真实(大乘也有这个倾向),是因为产生宗教神秘体验源于先验的波性意识被强化,而波性的叠加性(一体性)是粒性的分立性的反面,对于波性意识和物质波函数(量子叠加态)来说,分立性是隐而不显的,于是在宗教徒的神秘体验中,分立性更倾向于被认为是虚幻不实的,去除分立性的万物一体,能所不二,主客消融才被认为是真实的。实际上一体性(波性)和分立性(粒性),二者都是真实,它是互斥又互补的两个性质,互斥是指对立,互补是指二者不可或缺。
我觉得黑格尔过于强调正反合的辩证法,他忽视了形式逻辑,把形式逻辑置于次要的地位。由于忽视形式逻辑,使得他的逻辑体系并不完整。在我的理论体系当中,形式逻辑也很重要,本体自身的连续性演化服从形式逻辑的演绎法,波函数按照薛定谔方程在数学空间内连续性的“自我”演化,就是演绎性质的。而对本体(波函数)坍缩后展开的杂多现象进行综合认识,则是归纳性质的,虽然是不完全归纳,但也能近似的认识现象的规律,这种规律来自于本体。辩证逻辑则体现于波性本体自否定为粒性现象,粒性现象自否定为波性本体,波性和粒性的互斥互补,互根互化。而类比逻辑以及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和全息的性质,则实际是波性本体的叠加性和一体性导致的。这三者加起来,才是完整的逻辑体系。
「@通往至善之路: 辩证法就是辩证法。那些阴阳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或者心物辩证法都是辩证法的分支。辩证法本来就是既不唯心也不唯物的,否则就不是辩证法了。把辩证法说清楚即可。」
辩证法本身就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是不断被扬弃的。中国阴阳辩证法和古希腊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以及我所说的心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不同阶段,后一阶段总是前一阶段的扬弃革新,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也符合辩证法的特点。
原始的阴阳辩证法,是心物不分,它是一种蒙昧的状态,而分别出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是进一步的清晰化,这不是倒退而是升级,而我说的心物辩证法,则是又一次升级。它并非原始的心物不分,也不是其后的心物二分,而是二者的综合统一,物质和意识是互斥互补的统一体,是存在本身互相对立但是又不可或缺的两个侧面。对心物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正题(心物不分),反题(心物二分)与合题(心物互斥互补)的三段式的辩证法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这正是辩证法的特点。
辩证法的这种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强烈的批判性特征,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通往至善之路:阴阳辩证法与心物辩证法有何区别?」
阴阳辩证法是混沌原始的朴素辩证法,停留于经验和直觉上的有限阴阳,而且心物不分,主客不分,也缺乏我上面所说的自否定性,更缺乏对永恒性的超越世界和终极自由的神圣追求,它只是经验和世俗的,缺乏明显的超越性和神学维度。
心物辩证法建立于宇宙最根本的性质:心物波粒二象性,心物波粒二象要比中国太极阴阳更加精确和清晰,也更加的理性化和具有普适性,前者包含并修正后者,但是后者无法包含前者,更无法修正前者。心物辩证法是经验认识,直觉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三统一,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三统一。它有极强的自否定性的革新超越精神,更指向永恒的神圣彼岸,为人类指明了新的进化方向。
「@通往至善之路:我理解你的心物辩证法,严格意义上讲,是阴阳辩证法的具体化。」
心物辩证法不是阴阳辩证法的具体化,而是阴阳辩证法的本质化和进一步修正升级。心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最本质的,阴阳辩证法不过是古人对心物辩证法的原始蒙昧认识而已。之所以产生这种辩证法的认识,正是源于心物的波粒二象性。经验现象是波性本体的粒性坍缩,是本体的投影,所以经验现象必定会反映出先验本体的内在的对立统一性。古人观察出这种经验现象,然后结合直觉认识,即先验的波性意识对先验本体的智性直观能力,进而产生了原始的阳阳辩证法。
参考文献:
[美]布赖恩·格林. 《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