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依赖条件而生起),这是非常肤浅的表象。
第一、先验的形而上本体不是缘起的而是自有的,本原更不是缘起的。
第二、经验感知到的现象虽然表面是缘起的,但是现象的一些根本性质则是非缘起的。比如事物的个体性,关系性以及主体的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等等,这些是本原对万物的规定,是自有的,不是缘生的。
第三、辩证法的自否定也是非缘起的。它是事物的内在矛盾而导致的演化,和强调外在条件的缘起本质是不同的。
中国古人用阴阳来描述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从来没有认为因缘关系以及现象都是虚假的。《易经·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荀子·天论》又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其实是一种更深刻的对变化的深入认识,只是缺乏深入的理性阐释,它本质上描述的正是形而上的先验本体(阳)和形而下的经验现象(阴)两者的辩证运动。
乔达摩所说的缘起是对事物的同一性、不变性和独立性的极端否认。缘起的现象都是生生灭灭和前后相异的,无法持存,但这个只是经验表象。在现象缘起的背后有非缘起的不变存在,而且有很多。整体上的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概率守恒,这些都是非缘起的,也不是生灭。
现象性的色法,需要至少两个缘才能生起,一个是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或者说“潜在”的物质的波性实在本身,这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在的观察测量,这个是外因。前一刹那的名色在灭去之后,其实是转化成了物理时空外的连续性的波性本体,进而又坍缩转化为后一个名色。中间必须要有个物理时空外的波性本体作为过渡承接。图中下面的白鱼就是那个过渡承接。
这个时空外的波性本体,绝对不是无生灭的本体,不是常驻真心,实际上它是在不断的演化,这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点,否则就会变成神我见了。这种波粒的转换过程是和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幻生五蕴名色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如果没有连续性的电子的波性实在,电子跃迁是不可能成立的,会变成无因论。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反对量子跃迁,实际上也和这个有关。同样如果没有连续性的意识的波性实在,那么名法(意识)的刹那生灭也是不可能成立的,也会变成无因论,而大乘龙树和现在的随佛比丘反对刹那生灭就和这个有关。
由于对物质和意识的波粒二象的转化关系和彼此互斥互补的关系不能真正认清,导致无论是大乘的认识论,还是南传的认识论,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错误。
南传的这个错误主要是理论错误,对实修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在实修过程当中,你只需要了解五蕴名色刹那生灭就够了,但这个理论上的缺失,却使得很容易被外道抓住漏洞,比如龙树等人就是抓住这个漏洞,破斥生住灭和名色的真实性。现在的随佛比丘也抓住这个漏洞而否定南传。假如生灭和名色是不真实的,是完全虚幻的,那么实际上就相当于无常以及苦都是虚幻不实的,因为对象本身都是虚幻的,哪里是什么真实的无常呢,对象本身是虚幻的,哪里来的苦呢?所以大乘后期冒出生灭就是不生灭,生灭和不生灭不一不异,空和色不一不异的观点。进而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不离生死,不住涅槃的观点,甚至冒出了本来解脱,本来涅槃的荒唐认识。
大乘在这方面的理论错误,就导致了实修上的重大错误了,因为它无法生起对五蕴的真实厌离舍弃,阿含经和南传所说的熄灭贪爱,是建立在对五蕴的真实厌离舍弃基础上,在经典里面,佛陀把名色的逼迫性的生灭比喻成如针如刺如杀。可是假如名色是不真实的,那根本就不可能有逼迫性生灭所带来的如针如刺如杀的认识,虚幻五蕴的生灭连挠痒痒都算不上。南传上座部认为的五蕴名色真实不虚,是真实的苦,并分别出五蕴和涅槃的不同,舍五蕴取涅槃的正确解脱之道,反而被认为是有分别心和太执着,是不圆满不究竟。所以大乘信徒经常嘴上喊一切不执着,无分别,一切皆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