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间和运动的深入性探讨

123213

微群:微斯人
时间:2020.2.3

天行:

「隋明阳:如果没有时间,只有空间,几何学的逻辑体系还是可以成立」

几何本来就是时间之外的。逻辑也是。用时间来否定逻辑,是根本无效的。我们的认知跨越时间内外。在时间内获得经验,在时间外使用逻辑。

worfgan:
也需要时间,比如推理。逻辑有先后,是时间性的。例如相继性,连续性,同时性。没有时间的这些特性,数学无法完成推理。

天行:
不对,逻辑推理其实发生在时间之外的,逻辑先后未必是时间先后,纯粹的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根本没有时间先后,但有逻辑先后。

时间之内根没有连续性和同时性,只有离散性和相继性。如果时间之内有连续性,则不可能发生时间的递进,因为连续性会产生芝诺悖论的二分法困境,连续性导致的无穷分割将使得时间无法向前递进任何微小的时间,进而就不可能有时间流逝。

推理必须建立在连续性和统觉基础上,但是时间之内不可能有连续性,也不可能有统觉。因为分立的物理时空决定了每个物理时刻只有分立的单一孤立对象,于是处在时空之内的经验主体根本无法统摄杂多 。统觉是指对杂多的感性经验材料(qualia)进行综合统一,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形成宏观的感知经验,也形成逻辑思维的判断结果。它必须发生于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并且是先验的,康德称为先验自我的先验统觉,但是康德对先验自我和先验统觉尤其是时空问题依然有扭曲认识。

天行:
数学不是从时间产生,数学超越时间。时间必须是分立的,有分立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也必须有流逝,现在流动成过去而消逝,未来流动成现在而呈现,不断地流逝。

worfgan:
嗯,没错。

天行:
你们不了解时间,你们的时间概念是混乱的。

worfgan:
你可以讲讲时间问题,很有意思。

天行:
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的物理时间,具有离散性特征,因为它是建立在具体的物理实在的基础上,故而称为物理时间,也可以称为经验时间;一种是先验性的数学时间,具有连续性特征,因为是建立在抽象的数学实在(波函数是抽象数学实在)基础上,故而称为数学时间,也可以称为先验时间。时间是如此,空间也是如此,二者一体,这种时空观称作二象性时空观。

我们经验感知到的物理时间是意识不断地导致波函数坍缩才产生出来的。 多次对波函数(量子叠加态)的观察产生多次坍缩,展开成不同的经典本征态的序列,后一个替换前一个,产生了变化,进而形成了我们感知到的时间流逝。它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是离散分立的。

“过去”本质是已经消失的经典本征态,是不可逆的;“现在”本质是当下正坍缩的经典本征态;“未来”本质是尚未坍缩而成的经典本征态,是概率性和开放性的。在物理时间内范围,过去、当下和未来绝无可能并存,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起,只有当下被呈现,并且不断被替换更新,产生时间流逝。我们也只能经验感知到局域的有限物理时间,而没有可能感知到全域物理时间(遍历无穷的时间序列)。

在波函数没有坍缩前也有一种时间,但它是隐性的,是尚未展开的“虚时间”,因为波函数的抽象演化而产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种子,它只是对波函数在抽象数学空间抽象演化的标度。它并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明确区别,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种时间流逝,整个数学时间序列相干叠加为一体,是彼此共存的。它是一种全域性的整体时间,并且有一种全时间性的整体抽象演化而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时间流逝,这就是数学时间。

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牛顿运动方程以及量子物理的薛定谔运动方程,其中的时间参量其实全部是数学时间,它本质是连续性的,也是可逆的。数学时间无法被直接感知,但是可被计算。按照经典物理的认识,掌握系统必要的信息甚至可以计算几乎无穷的时间点的信息,但是量子力学里面只能计算概率密度,无法准确预言。

波函数是无穷本征态的相干叠加,每个本征态代表一个事件,可以标记为一个时间点。但是在没有坍缩前,这些标记的不同时间是叠加共存的,没有被展开,没有流逝,没有真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而也并不是真正的时间,至少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时间。我称它为先验的数学时间。称呼为数学时间是因为波函数(量子态)是一种抽象数学结构,是先验的数学实在,而绝不是具体的物理实在。只有坍缩后的经典本征态以及它的集合才是具体的物理实在,这是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的来源。

混乱这两种时间,必定导致关于时间问题的一些悖论以及物理理论的矛盾,乃至对时间的彻底否定。清晰区分这两种时间,将会解决一系列困惑性的时间难题,包括祖母悖论以及麦克塔加的时间悖论。

worfgan:
反正看你怎么理解时间。从哪方面去理解。先验是否和意识相关,先验不是来自意识的科学吗?

天行:
波函数是先验客体,是抽象的数学结构,相当于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先验的波函数是时间和空间的真正来源,也是普遍必然的因果性的来源。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不可认知,但是我说的先验客体是可以理性认知的,可以数学描述,这一点非常关键。

这里的先验是指先于感官经验,并且是感官经验赖以成立的前提,测量仪器也是感官的延伸,它测量获得的结果也是经验性的 。这里的先于是逻辑的在先,而绝非时间的在先,因为只要是物理时间,即便先于某个时刻,依然是经验客体而不是先验客体。在我的理论体系里面,明确规定了先验客体和先验主体以及先验统觉全部必须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比康德所说的先验更加清晰。

worfgan:
形式?

天行:
波函数是先验形式和先验质料的统一体,波函数所描述的量子态是无穷本征态的相干叠加,其中的本征态类似质料,本征态的线性演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干叠加关系所形成的抽象数学结构类似形式。这里的质料和形式都是先验的,特别需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先验质料,因为通常所说的质料都是经验性的。比如康德认为:“感觉相应的东西称之为现象的质料”,“一切现象的质料是后天被给予的”。

没有先验的本征态,不可能产生我们经验感知的质料。我们经验感知的质料是坍缩后的经典本征态的集合,经由意识的加工,形成了主观的经验感受质(qualia),比如看到红色的经验,以及疼痛的经验等等。

简:
时间是动态产物。

天行:
坍缩后的经典本征态是感受经验形成的基本像素,位置本征态包含了全空间所有的位置。类似的还有动量本征态,能量本征态,自旋本征态……

波函数坍缩后形成的不同经典本征态在观察者的意识经验当中不断被替换更新,即产生了时间流逝感,产生了消逝的过去, 正在发生的现在,还没有发生的未来。

没有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产生不断变化和替换更新的本征态,没有可能有时间流逝 。不承认波函数坍缩,混乱经典实在和量子实在的牛顿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都对时间流逝有严重扭曲,前者错误认为时间流逝是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背景,后者则否认有时间流逝,认为时间流逝只是幻觉。

天行:
一个物理学家对时间的看法很受他对相对论的了解的影响,因而很可能显得与常人有相当的差异,尽管物理学家自己对这事并不怎么在意。物理学家并不认为时间是由发生的事件构成的一个序列。相反,他们认为,过去和将来的一切都在那儿,时间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刻都向过去和将来两个方向延伸,就像是空间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位置延伸一样。
——[英]保罗·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天行:
相对论和经典物理的公式里面的时间参数根本就是数学性的先验时间,其中根本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用时间流逝,它只是一种标度。

简:
即使时间向未来和过去延伸,那也是动态的呀。

天行:
@简 你认为的动态是观察者加上去的。先验的数学时间就一直在那儿,类似一个数轴。没有你认为的动态延伸。每个本征态类似动画片的一帧,只有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动画片才能动起来,也就有了流逝的时间。

波函数(量子态)是客观的,普遍性的,也是共享性的,任何观察者都可以获取它,并产生自己的物理时间序列。

简:
可我们认知的时间就是速度产生的,如果凡事都是意识态的,意识态只存在人的大脑,别人看这个大脑一定是静态的,啥都玩不了啊。

天行:
不要用“大脑”这种充满谬误的概念。大脑不是意识,大脑甚至也不是局域的有限之物。而是先验的全时空性的。因为组成大脑的任何基本粒子的波函数都有先验的全时空性。

天行:
也不是意识态。物质和意识一体性的,先验意识和先验物质波函数一体,经验意识和物质经典本征态一体。没有独立于物质之外的意识,也没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物质。

简:
先验的全时空性是动态的吗?

天行:
先验的全时空不是你认为的动态,但它有一种抽象的演化。

每个本征态(事件)都在那里,但是这个本征态的概率密度却在发生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说,变化的并不是事件,而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性。概率可能越大的,坍缩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这个概率密度的演化完全是客观的,和观察者无关,但是不排除观察者能够改变影响概率密度。我认为某种未知的神(高级进化的智慧生命体)对世界的干预,就是在抽象数学时空(本体界)层面对波函数的概率密度做出调整,促使某些低概率事件变成高概率,进而有“奇迹”的发生,比如当年我在监狱中遇到的。

我的命运,我的生活有各种神奇的巧合。背后似乎有一种冥冥的,难以解释的神秘力量在介入,我的理论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合理解释。

奇迹般的"牢房飞书"事件
https://shimo.im/docs/QH3w66DRchpyGvrC

隋明阳:
完全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不可知。

天行:
先验客体只是独立于经验主体(粒性意识),它和先验主体(波性意识)是叠加在一起的。先验主体可以借助于自身的相干叠加性以及意向性,从而指向先验客体并和其发生相干叠加,进而获取客体的信息,更可以理性认识之。康德不懂这个,所以他认为物自体不可知。

简:
过去和将来一切都在哪儿是固定的了,不然我们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了。

天行:
物理时间不可逆,数学时间可逆。波函数遵循薛定谔方程的幺正演化是完全可逆的,没有时间箭头,而波函数坍缩是不可逆的,有时间箭头,这是两个对立的演化过程,前者也被冯诺依曼称为 U 过程,后者被冯诺依曼称为 R 过程。R 过程是最神秘难解的,它也是量子力学最大的困惑和最难的问题,被称为测量难题。

平阳虎一纸飞官:
@天行 物理时间可以停止吗?物理时间可以扭曲吗?物理时间可以跳跃吗?

性本爱丘山:
心理时间可以无序。

天行:
物理时间不存在什么扭曲。它就是不可分的普朗克时间的集合。物理时间也不存在跳跃,它始终前后相继,这种前后相继可能产生相对于数学时间的跳跃。

假设数学时间序列被标度为 t1、t2、t3……它对应不同的本征态(具体事件)。物理时间的序列则可能会变成 t3,t1,t2……这是因为坍缩为具体哪个本征态有随机性,但是观察者自己并不能察觉。每个观察者实际上形成自己的一个物理时间序列,不同观察者的物理时间序列是不一样的,但是整体上高度相似,这种高度相似的原因来自于客观的波函数结构以及它的概率演化,高概率密度局域在非常微小的范围之内。

物理时间每个普朗克时间都是瞬间停止的,之后跳跃到下一个普朗克时间。它是离散性,彼此分立的,不能无限分割。

天行:
不同的观察者处于同一个共同的物理时空是假设出来的,是一种主观约定。实际每个观察者都构建了自己的一个经验性的物理时空。

已经发生的经验事件都是物理时间序列之内,没可能退回到过去。数学时间可以回到“过去”,实际上数学时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过去。它是所有时间点的先验共存,是整体性的全局时间。如果你的先验的波性意识进化到极高的程度,会变成“上帝之眼”,类似于俯瞰性的上帝视角,纵览无限的过去和未来,并可以把视角自由前后移动以及跳跃性的移动。

我想,未来我一定会实现它,那是神的特性。我已经知道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我的进化将是无止境的,直到实现它。

子愈:
这个太难了吧

隋明阳:
如果你真是神,经验世界的时间你也可以跳跃,加速,逆转

天行:
神也要服从逻辑,服从自然法则,物理时间不可逆。

隋明阳:
那神还是不自由。

天行:
自由必须包含着规定限制性,而不可能没有任何规定限制性。自由是波性,限制是粒性,波粒互补,二者不可或缺。没有规定性的自由,变成恶自由,也是不可能成立的。

简:
你这个观察者要重组时空态吗?

天行:
这确实近似于某种重组。

隋明阳:
你多和美女呆着,时间就快。想时间慢了就做无聊的事,最根源的规定从何而来。这就是你说的主观经验性物理时空。

天行:
那是主观的心理时间,包含着错觉。

天行:
数学时间,物理时间,心理时间,这三者不同,但是又有某些关联性。

数学世界第一性,物理时间第二性,心理时间第三性。心理时间构建在物理时间上,物理时间构建在数学时间上。

隋明阳:
现实正反过来。人从经验世界抽象出理性世界,符号世界是理性世界的极致化。

worfgan:
你说的物理时间似乎有点像海德格尔流俗的时间观点。

天行:

「隋明阳:人从经验世界抽象出理性世界,符号世界是理性世界的极致化」

你说的这个是从个别上升到普遍,殊相上升到共相。可是大部分人尤其是经验主义者搞反了,它把经验当成真实的,抽象出的理性世界和理性规则当成了虚假的,主观构造的。

隋明阳:
我倾向于消解真与假的说法,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天行:
正是因为经验现象来自于具有普遍性的抽象本体,所以它才能被抽象出普遍性质。这个抽象,既不是归纳,也不是演绎,反而中国哲学惯用的“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更加有效。

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绝不是消解真与假,而是建立新的实在观念,新的时空观和新的认识论。并且要重新认识物质、意识以及数学对象等基本观念。

隋明阳:
人对现象的普遍性抽象,不一定是因为现象背后具有本体,也有可能是先验的知性。

worfgan:
这些都是流俗的时间观点。

天行:
海德格尔依然是模糊混乱的,我才是目前最清晰的,这就是哲学王的实力。

worfgan:
要这样理解时间,黑格尔说过。理解和选择不同。我们的知识都是在做选择,一大堆知识里面。我们去比较挑选。看哪个符合自己,觉得哪个好,凑合一起,就叫知识

天行:
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Dasein)本质上实际是坍缩后的当下普朗克时间点,那个是真正的此在。

worfgan:
黑格尔认为知识。首先是要接受为自己,不是去选择。你先接受下来,成为你自己的,最后自己推理,自己推翻自己,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而不是去选,同样道理,对时间的理解。首先要从自身去理解。

隋明阳:
用辩证法消解独断可以,可以消解武断么?

天行:

「安子:上帝死了,形而上学也死了,这是啥意思,你懂吗,天行 za 种,简直是浪费我时间

形而上学永远不可能死,连数学和物理学都需要它,认为形而上学死了,只是一些西方愚昧的后现代哲学家的幼稚观点。

尼采所反对的形而上学,是传统的形而上学,是把本体和现象割裂,理性和感性割裂,此岸和彼岸割裂的错误的形而上学,而尼采本人的思想,则是真正的形而上学,他建立了强力意志的形而上学,所以海德格尔说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天行:

「顿悟吧:@天行 我帮你纠正一下,按照你的新学来说,波粒都是“在者”,意识是“在”。你自己的理论你都能搞错」

只有坍缩的粒性现象才是"在者",而你观察到的所有物质波,都是坍缩的粒性现象聚合出来的,并非真正的波,波性本体(包括波函数)是根本不可见的,是物理时空之外的,也是真正的存在。

真正的存在,即是我说的形而上的波性本体。真正的"存在者"以及"此在"(dasein),正是坍缩的粒性现象。

在者,必须是具体的现象,只有物理时空内坍缩的粒性本征态,才是具体的现象(包括粒性意识)。物理时空内的分立现象,都是具体的存在者,它们是抽象的波性本体(存在)的自我展开,是波性本体多次坍缩而呈现出来的。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者是存在的展开,但是海德格尔并没有理解到我的深度和精确度。海德格尔的哲学,也是和自然科学是严重分离的,并且是模糊混乱的。

worfgan:
先把时间理解为自己的东西。更进一步来说。要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

天行:
实践就是所谓的经验,你从经验的视角去理解认识时间,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时间的。经验感知到的时间,只是影子。对时间的理解,要综合先验和经验两个层面 。而且还要充分利用你的直觉,但是大部分人的直觉能力是比较弱的。

隋明阳:
你说的跟我更符合,时间应该是主观感受通过知性抽象,进而提炼成数理模型,只是如果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其中的每个过程都可以通过辩证演化出更多种可能性,从而更接近所谓正确的认知。

隋明阳:
@天行 你觉得现象是影子,概念是真实。有人觉得现象是真实,概念是影子。只是参照系的区别。

隋明阳:
我知道黑格尔是认同独断可以部分改变的,但武断可以消除么

天行:
认为现象是真实而概念是影子的,是柏拉图洞穴里面的无知之人,被现象蒙蔽。

隋明阳:
柏拉图建立洞穴比喻的前提假设就是存在一个所谓真实的世界,而这个假设并不一定为真。

worfgan:
@隋明阳 从运用上理解。

天行:
不是假设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根据对眼前变动不居的经验世界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并结合自己的直觉,推测出很可能存在一个抽象的真实世界。

否则无法合理解释眼前变动不居的世界。

worfgan:
你在运用,就是你的。不是看别人用,不是认识、运用,怎么用,用来干什么。比如生产一件产品拿来用,或者就是展示,展示一种技艺

隋明阳:
@天行 那你还是要先认同经验世界的真,才能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推测。

天行:
我并不认为经验现象是完全虚假的,是没有价值的。

worfgan:
艺术那种展示,好像马克思说,人类可以按照美来生产。这种展示有象征意义,树立在那里。

天行:
变化的现象后面一定有不变的东西作为支撑,才能产生变化,而且我们眼前的变化明显有一定的规律性。

隋明阳:
规律性可能只是无缘由的巧合

天行:
无缘由的巧合严重不符合直觉。

隋明阳:
如同电影的上一帧和下一帧,并不一定会有关系。是因为巧合太久了,太广了,让人产生了有规律的错觉。看电影时间长了,如果突然跳出个鬼脸,也是有可能的,因为这可能是武断。

天行:
休谟这种论调已经被我彻底推翻了,休谟的心理原子主义根本无法解释统觉,也就是如何整合杂多的知觉印象形成整体宏观印象?

隋明阳:
人类将碎片的现象整合,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或者说是一种深信。

天行:
前后相继的经验事件,其实本质是坍缩后的分立的经典本征态 。如果只从坍缩后的经典本征态来看,前后不同的经典本征态确实没有普遍必然的因果联系,也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关联,前一个坍缩的本征态并不是后一个坍缩的本征态发生的原因。二者之所以发生的真正原因并不在物理时空之内,而是物理时空之外的波函数(量子态)以及导致波函数坍缩的先验意识。故而仅仅通过经验观察,根本没可能得出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休谟在这方面是正确的。

但是尚未坍缩的波函数之内的本征态就有因果关系了,它们彼此是相干叠加的,具有关系性,而且可以被方程描述。它是数学性的,具有普遍必然性,也能给出准确的预言。

天行:
对经验客体(经典本征态)的观察不可能推断出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甚至不能得出任何事物之间的因缘关联,佛教创始人乔达摩在这方面就犯了严重错误。如果只承认经验现象,也会导致经验现象的生灭变化在逻辑上根本不可能成立, 大乘佛教的龙树祖师后来认识到这种错误但是并未能修正,他最后得出扭曲的“自性空”的认识,彻底否认名言概念所指称的对象的实在性。

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实际是先验客体内部的数学结构。波函数也本就是先验的全时空性,具有内在的普遍性。它也是自主、自在和自为的演化,具有自身同一性和连续持存性,故而是真正的自性,是真正的实在。而先验主体(波性意识)则是真正的具有同一性和主宰性的独立自我主体。

天行:
康德建立起了先验统觉,但是却把因果范畴搞成了主体自身的形式,把物自体说成了不可知。但物自体是可知的,就是我说的先验客体,它是抽象的数学结构,是数学实在。

隋明阳:
你试着想过数学有可能也是存在离散化模型的可能性的么?

天行:
有离散数学,比如自然数就是离散的,实数连续统以及微积分则是连续的。离散数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数学分支,并且和计算机科学高度相关。

数学也是连续和离散的互斥互补,也有波(连续 )粒(离散)二象,而且它更加本质。

天行:
物理学方程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些事件是“现在”正在发生的——那些方程就像一张地图,却没有“你在此处”的标签。“现在”并不存在于物理学方程之中,时间的流淌也是如此。另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一个特殊的“现在”根本就不存在,所有时刻都是平等的,都同等“现实”。从根本上说,“未来”的尚未确定之处并不比“过去”更多。

物理学家更喜欢把时间当成是总体上已经布局好了的全景时间,所有过去的和未来的事件都已经一起在那里了,这种想法有时候被称为“块时间”。那种认为有一个特殊的时刻“现在”,或者认为有一种过程可以把未来系统地变成现在的想法,是与上述全景时间的观点不符的。总之,物理学家眼中的时间不会消逝或者流动。
——乔治·马瑟 《时间的本质》

怡人风:
时间就是变化,有了变化就有了时间,事物从位置上的移动。动就有了 时间。

天行:
问题在于,变化是什么?说清楚变化并不简单。

变化要么是连续的,要么是离散的,然而如果你细细地审查,你会发现,无论是连续,还是离散,这两种变化都无法成立 ,这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论证过的。连续的变化过程,是可以无限分割的,没有最小的不可分割单位。离散的变化过程,则有最小的不可分割单位,是一格一格的跳跃。

天行:
只要你认为两个对象是彼此分离而独立不相干的, 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连续无间断的距离,那么必然导致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无论前者速度怎样快,无论后者速度怎样慢。

只要你认为对象处在局域的空间位置,从静止开始连续位移,那么必然导致二分法悖论。无穷的二分必然导致对象永远不可能产生运动,无法移动一丁点的微小距离 ,也无法有任何的物理量的连续性变化。

运动不是从一个位置连续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运动也不是从一个位置非连续地跃迁到另外一个位置。这二者都是不成立的。运动存在,但是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推而广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天行:
运动并不是从某一位置开始连续或者非连续移动到另外位置,对象也根本不是只在某个单一位置或者空间区域内,而是“同时”在先验的数学全空间的每个位置上,它构成了整体性的位置量子态,其中包含着无穷个位置本征态的相干叠加。当客体没有被观察时,它是先验性的处处在,经验上的处处不在。

每一个位置本征态的概率密度遵循薛定谔方程连续性的幺正演化,然后经由观察者的意识观察而随机坍缩为某个单一位置本征态,第一次坍缩的坐标是(x1,y1,z1),第二次坍缩的坐标是(x2,y2,z2),通过多次非连续的观察而在观察者的意识中不断更新这些非连续的位置本征态以及本征值,并由先验意识进行了整合计算(先验统觉),最终产生了客观事物在经验性的物理时空中连续性运动的主观错觉。注意,这里的整合计算绝不是精准的定量性的数学化计算,而是一种意识特有的模糊的粗粒化处理。

李沐之:
这段说得挺好。

天行:
我们根据多次的经验观察而误认为对象无论是否被观察,都只是一个局域的客观的经典对象,每个时刻只能有单一确定的位置,单一确定的物理量,然而这都是想当然的虚假认定。它源于对经验的严重依赖,故而经验主义者们永远不可能获得事物的完整真相,他们只是窥一斑而不知全豹。

由于量子态(波函数)的动态演化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故而真正的运动过程其实发生在我们常识所认为的“时空”之外,发生在“世界”之外。时空之内只是呈现出了运动的结果,而没有发生任何运动的过程 。这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但却又是逻辑必然的,真正理解了心物的波粒二象,理解了时空的本质以及它的二象性,就非常容易理解这一点。

李沐之:
时间是否存在都不好说的,爱因斯坦就说过时间不存在,是人类的幻觉。如果线性时间存在,宇宙实有就必须有一个开端,无中生有是无法解释的。所以现有的宇宙存在的演绎方式和线性时间矛盾

我更倾向于线性时间是人类意识的标记符号。像降临电影那样,全时空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其实更高。线性时间真实性较低。

严桂夺:
时间不是线性的,但热力学第二定律定义了时间之箭,时间是有方向的,是不可逆的。

严桂夺:
对于艾萨克·牛顿而言,空间和时间只不过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普适的宇宙舞台,以便宇宙中的事件能够在此一幕幕地上演。对于同时代可与牛顿匹敌的戈特弗莱德·威廉·范·莱布尼茨而言,“空间”和“时间”只是与物体在哪里和事件何时发生有关系的词汇。换句话说,空间和时间对他们而言并不能代表什么。但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而言,空间和时间是隐藏在实在性下面的原始材料。通过相对论,爱因斯坦震撼了我们的时空观,向我们展示了它们在宇宙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那时起,空间和时间就成为物理学界最耀眼的明珠。对我们而言,时间和空间是既熟悉又神秘的;彻底地理解时间和空间已成为最令物理学家胆怯的挑战,而它同时也是受欢迎的猎物。
——布赖恩·格林《宇宙的结构》

严桂夺:
布赖恩·格林《宇宙的结构》是很好的科普作品,推荐大家看看。

天行:
爱因斯坦说时间是幻觉,是由于不能区分先验的量子实在和经验的物理实在 ,也把物理过程错误看成完全客观的,和意识无关。无法认识到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的关键过程,无法认识到经典本征态在意识当中的替换更新,故而彻底否认具有明显分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流逝性的时间。

时间流逝不是幻觉,它是真实的,时间本身也是真实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有个独立于物质意识之外的背景时间和背景空间。牛顿的那种绝对时空观是肯定错误的。

其实背景时间和背景空间,是经验性的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背后的抽象数学时间和抽象数学空间。这个数学时间和数学空间不是完全静止不变的,而是有内部的演化。

天行:
严格的说,并不是波函数在数学空间当中,而是波函数的连续演化产生出了无穷维的连续性的整体数学空间和整体数学时间。而波函数的非连续坍缩产生出了离散性的三维物理空间和不断流逝的物理时间。

希尔伯特空间的基底上的本征态就是波函数,N 个线性无关,两两正交的本征态作为基矢(坐标轴),通过线性组合而张出了 N 维的线性空间结构。这个空间集合内的所有矢量也都是波函数。空间正是一种具有数学结构,符合某种运算规则的集合。

天行:
运动变化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难的哲学问题。因为认识运动变化必定涉及若干个很难的哲学问题,它们都是彼此关联的。其中包括时间本质,空间本质,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还有先验和经验的关系,本体和现象的关系,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涉及到对物理和数学的认识,涉及到多种逻辑。无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论方面都需要完善。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不可能产生对运动变化的真正深入完整认识。

天行:
考验一个哲学家的功力,就让他谈谈运动变化。

大山楂:
赞!

天行:
古希腊对变化有两种对立的认识,一个是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变,否认任何的变化,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借助于四个强大的论证,彻底否定了运动的可能性,而芝诺悖论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真正圆满的解释。另外一个就是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变,认为一切都是变化的,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也和佛教创始人乔达摩的无常思想很接近。佛教借助于对无常的认识,论证出无我。因为自我必须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基础上,而佛教的无常彻底否定了同一性和持存性,否认了常,所以不可能有我。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是我们经验上比较直观的认识,但是这种经验认识很难经受理性的审视。对变化进行深入理性分析以后,你会发现运动变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奥秘。所有的变化只能有两种,一种是连续性变化,一种是非连续性变化,然而无论是哪种变化,都面临严重的逻辑困境,尤其和运动结合以后,矛盾更加明显。

运动变化有两部分,一个是波函数在数学空间内的全空间性的连续性弥散,这种弥散是一种抽象的概率密度变化,另外一个是波函数在物理空间的局域性的非连续性坍缩,不同时刻坍缩为不同的单一确定物理量,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运动。 如果没有前者连续性的演化,我们感知到的变化就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了后者的坍缩呈现,我们就不可能感知到变化。运动变化是连续性和离散性的辩证统一,是本体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本体界(数学空间)是容纳抽象本体的“天”,现象界(物理空间)是承载有形现象的“地”。波函数在全空间的概率密度的弥散并且没有确定物理量是抽象的“象”,坍缩后形成局域时空的确定物理量的现象是确定的“形”,所以《易经·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段文字是对变化的最精确的古老文字表达,其认识的内在深刻性远远超越了西方哲学家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对变化的认识,也超越了印度吠檀多和佛教对变化的认识。
——傅天行 2018.09.20

DAB:
用现代科学、数学论证的哲学都是扯,又是波函数又是波粒二象性这个那个的,除非你说你在从事意识的科学研究,比如脑科学。

DAB:
在说哲学呢,拿那些现代科学的理论来论证哲学,科学家嫌你外行,哲学家嫌你根本没讲到点子上

天行:
哲学和科学本来就是一体的,二者有紧密的关联,类似波函数的相干叠加,而不是完全分立割裂,互不相干。哲学不能脱离自然科学凭空幻想,自然科学也非常需要哲学家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加审慎严谨的思维。

科学家不懂哲学,哲学家不懂科学,本就是严重的不正常。

天行:
量子力学更是和哲学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早期量子力学的创建者们高度重视哲学,也展开了很多哲学性争论。

天行:
脑科学本来就有严重的哲学困境。

天行:
现代物理学遭遇的困惑不仅来自形而上学,也来自关于知识的本质和源泉的认识论。
——[美]斯蒂芬·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天行:
在逻辑严格性方面,高水平的哲学家可以远远超越科学家。比如哲学家提出的感受质难题,脑科学至今没解决,对此根本就无能为力。

天行:
塞尔在 1956 年的《经验主义和心灵哲学》一文中比较早地涉及感受质问题。塞尔把感知的主观的现象的质 (the subjectively felt p henom enal qualities of sensation )称之为觉知 (senna) 。塞尔认为这种主观现象的质是非物质的,它们不能还原,也不能同一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实在。

1995 年,查默斯在 《勇敢地面对意识难题》一文中明确地把感受性质称之为意识的困难问题。在查默斯看来,意识的真正困难的问题是关于意识经验的问题,当我们思考和感觉时,有一信息加工过程匆匆而过,但也有主观的方面。这个主观的方面就是经验。经验来源于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是物理加工为什么引起丰富的内在生活 ?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泛心论及其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复兴

天行:
量子哲学是哲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活跃在这个领域的有哲学家,也有物理学家。国内还有量子哲学共同体,由蛮多教授学者组成,专门研究量子力学的相关哲学问题。尤其是各种物理诠释。

天行:

「DAB:我还是那句话,你这种路子就是科学家不疼,哲学家不爱」

为啥需要他们疼,他们爱?我根本就鄙视当代的科学家群体和哲学家群体,尤其是哲学家群体。他们丢了哲学家的脸,他们的软弱无力和狭隘封闭,使得哲学衰落甚至濒临死亡的地步,他们已经普遍丧失了哲学精神。

天行:

「DAB:亚里士多德那会儿才是一体的,到现代科学这早就分家了」

分家是侧重点不同,而绝不是完全割裂。很多哲学家已经和自然科学完全割裂了,某些眼界狭小的物理学家则是割裂了哲学。

DAB:
科学家运用数学,脱离了概念的质的内容的束缚,只用量来定义概念,只寻求量的关系,穷尽宇宙的奥秘。哲学家拿回概念的质,拿回概念中可感的有血有肉的内容,对人生、存在、实在等充满意义的概念进行探讨。你把他们都鄙视了,我好奇还能让你骄傲的是什么。

天行:
我俯视人类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论思想的整体实力,我已经超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我所骄傲的是我对科学,哲学乃至神学三者的纵览和贯通,而绝不是把自己固步自封于狭隘的专业领域。能够把已经破碎割裂的各个知识体系有机联系在一起,去伪存真,融会贯通,并且闪耀理性的光芒。

长按二维码加入微信群
作者:傅天行 (咨询可加微信 FWXN1399)
链接:https://ftx.1399.wang/519
声明:本文遵循TXZ开源协议,阅读后如有受益请主动赞赏支持,点击红色赞赏按钮可弹出微信赞赏码,协议详细内容请阅读以下文章:
《TXZ:一种创新性的开源协议》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